中国宝玉石

刊首语

  • 投稿简则

    <正>《中国宝玉石》杂志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是国内出版最早的珠宝玉石首饰类专业杂志,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本刊坚持厚专业基础、重研究创新的学术方向,主要刊登有关珠宝玉石/首饰的科学研究及艺术设计成果。栏目设置1.理论研究:研究型文章,有一定创新性,5000字左右。2.学科前缘:评论性、综述类文章,5000字左右。3.教研实践: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介绍与评论,字数不限。4.名校与名家:对知名专家、机构的介绍,须有高质量图片,字数不限。

    2025年02期 No.19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理论研究

  • 宋代美学下的首饰创新设计方法探究

    张晓燕;刘若菡;袁义莲;

    宋代分北宋和南宋,历经300多年,中华各民族争相建立政权,至元统一。宋朝统治者对人文艺术重视,教育繁荣,书院兴起,人文知识广泛传播,形成了三大地域文化:中原地区的儒释道文化,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西域的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理学的创构与华夏礼乐文化的复兴是宋文化的典型代表,朱熹的力学和宋礼成为宋文化的焦点。宋代美学呈现出雅俗分流、多元融合的特点。宋代美学下的艺术品质朴内敛,优雅简约。本文在宋代美学大背景下,总结研究宋代艺术品的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聚焦设计方法,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当代首饰创新设计中融入宋代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精髓,创作出兼具当代感与宋代简洁、质朴与婉约的充满意境美的首饰作品。

    2025年02期 No.190 2-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蒙古族普斯贺的探析及其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朱天琪;李耿;

    普斯贺是蒙古族人民最常运用的传统纹样之一,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其造型结构为整体为圆形的团状结构,内部运用丰富的折角、回纹等回环、弯折的线条。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实例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探析普斯贺的历史渊源、造型结构、文化内涵,归纳普斯贺在蒙古族服装、首饰方面的应用,明晰蒙古族对于图案纹样的应用习惯与审美心理。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探索普斯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使其在首饰设计中彰显民族性与时代潮流,推动民族性首饰的创新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现代首饰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02期 No.190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土家族西兰卡普勾纹研究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何岩;李耿;

    西兰卡普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传统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传承载体,体现着土家族人的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本文以土家族西兰卡普中的勾纹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它的历史来源及发展、分类、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四方面进行研究,目的是挖掘西兰卡普勾纹的艺术价值,将其应用于首饰设计中,可丰富首饰的艺术表现力,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新途径。结论表明,西兰卡普勾纹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和文化内涵。以首饰为载体,进行创新设计,能让更多人了解土家族西兰卡普,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也为现代首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特色,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025年02期 No.190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 三大主产地欧泊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变彩结构分析

    尹焕秋;赵俊;

    本文通过微观结构表征研究了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墨西哥三个产地欧泊的结构特征,揭示了不同产地欧泊变彩效应的形成机制,为欧泊的产地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常规宝石学仪器检测和红外光谱测试对三个产地欧泊宝石学特征及分子振动光谱特征进行对比,再通过扫描电镜测试观察微观形貌特征,解释不同变彩颜色形成原因。可知欧泊的内部结构为二氧化硅小球三维堆积而成,其变彩效应与二氧化硅球体的粒径大小密切相关。澳大利亚欧泊的二氧化硅球体呈现高度规则排列,粒径分布范围为110~330 nm,符合立方紧密堆积结构,部分球体在投影面上呈现六边形对称,这种有序结构导致其产生多色且绚丽的鳞片状变彩效应;埃塞俄比亚欧泊的二氧化硅球体粒径为12.5~60 nm。排列较为致密但缺乏长程有序性,而局部区域的球体团聚可形成三维光栅结构,从而产生变彩现象;墨西哥欧泊仅由近似球形的纳米颗粒组成,平均粒径约30 nm,未观察到典型的二氧化硅球体紧密排列结构,无变彩效应。

    2025年02期 No.190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 系统性设计思维下国际象棋元素在时尚配饰中的设计实践初探

    韩雨彤;王铭颖;

    系统性设计思维在当下设计领域已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其整体性、关联性与协同性特质为设计实践提供了结构化框架。本文探究了系统性设计思维下国际象棋元素在时尚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国际象棋和时尚配饰的系统性特点,整理出较为清晰的设计思路,并通过总结二者共性获取系统设计思维的切入点,以此为径将二者巧妙融合开展设计实践。创作过程从元素来源到设计形式,从使用功能到文化寓意,均利用系统性设计思维贯穿全程,最终创作出CHECKMATE系列时尚配饰作品,为时尚配饰的跨界设计拓展新视野,注入创新活力。

    2025年02期 No.190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学科前缘

  • 《考工记·玉人》里的玉料和玉器

    李亚明;

    《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中《玉人》涉及玉料选取和玉器用途的理念和规格。本文运用名物训诂以及传世文献文本与出土文物互相印证的二重证据法,汲取近年来最新考古成果和表述方式,通过比对相关考古出土的实物,通释《玉人》记载的玉料及圭、璧、圭璧、璋、琮等成品名物,为阐释考古出土先秦玉料和玉器实物资料及其蕴涵的历史信息,进而探究先秦物质文化史提供翔实的文献史料证据。

    2025年02期 No.190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行业动态

  • 承前启后——云南珠宝界举行翡翠珠宝大师收徒暨弟子拜师仪式

    晓明;

    <正>为了传承中国玉文化及优良的珠宝技艺,2025年3月8日下午,主题为“璀璨珠宝艺,师徒传承情”的收徒暨拜师仪式,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举行。此次活动由云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等社团组织联合主办。云南珠宝界人士钱虎、朱家亮、穆怀钢、杨牧仁、金淑萩、张晓燕、武忠七名弟子拜肖永福先生为师。拜师活动旨在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推动珠宝玉石技艺与文化传承,增添行业新生力量,增强珠宝队伍凝聚力和发展后劲。

    2025年02期 No.19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说文

  • 橄榄石

    何雪梅;王礼胜;

    <正>橄榄石概述橄榄石(peridot),因其颜色多为橄榄绿色而得名,化学成分为(Mg, Fe)_2[SiO_4],颜色艳丽,具有玻璃光泽,折射率为1.654~1.690,通常密度为3.34 g/cm~3,摩氏硬度为6.5~7。橄榄石的颜色结合了高贵的黄色与富有希望的绿色,能够平稳紧张焦虑郁闷的心情,给人心情舒畅和幸福的感觉。

    2025年02期 No.19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岫玉(蛇纹石玉)

    何雪梅;王礼胜;

    <正>岫玉(蛇纹石玉)概述岫玉最初是指产于辽宁省岫岩一带的蛇纹石玉,其主要矿物为蛇纹石,次要矿物有方解石、滑石、磁铁矿、白云石、金云母、透闪石、铬铁矿等。颜色丰富,深绿、绿、浅绿、黄绿、灰绿、黄褐、棕褐、暗红、蜡黄、白、黄白、绿白、灰白、黑等色皆可见,含铁多时一般色深,反之则色浅。多呈玻璃光泽,折射率多为1.56~1.57(点测),摩氏硬度为2.5~6,通常密度为2.57 g/cm3左右。因为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所产的蛇纹石玉在全国范围内质量最好、名气最大,并且当地的蛇纹石储量最多,岫玉便成为了蛇纹石玉的代表品种,也成了蛇纹石玉的统称。

    2025年02期 No.190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闲趣

  • 橄榄玉

    何雪梅;王礼胜;

    <正>橄榄玉概述产自吉林省集安市的橄榄玉,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以橄榄石、蛇纹石、水镁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新玉种,其主要呈浅黄绿色、黄绿色、墨绿色―黑色,呈油脂光泽―玻璃光泽,折射率为1.56~1.65(点测),摩氏硬度为3~6.5,其中黄绿色系列中颜色均匀,被称作“帝王黄”的品种为上品。

    2025年02期 No.190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设计与创作

  • 浪与余晖

    陈璟文;

    <正>设计灵感来源于夕阳下的海浪形态,试图描绘夕阳西下,海面跃动着海浪,翻滚起舞,洒下波光粼粼的动态之景。作品核心元素和造型展现浪花,选用银白色、蓝色、深蓝色丝线渐变,表现海浪飞溅而起的自然状态,边缘辅以单层金色丝线,表现海面黄昏时洒下的粼粼金光,突出表现作品整体意境。耳坠主体丝线处间落点缀小米珠,自然灵动,表现浪花溅起的白色水滴,抽象写实。作品的耳钉处设计经典圆饼造型,并以馒头珍珠点缀,简约大方。

    2025年02期 No.19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无名花系列

    陈璟文;

    <正>作品灵感来源于鸢尾花与重出六瓣花的造型,遵循自然花朵三瓣或六瓣原则。花芯选择4.62ct胖水滴弧面形炫彩白欧泊,突出花朵的梦幻表达。花芯旁边簇拥粉色花瓣,呈内扣姿态包裹花芯,体现含蓄内敛、兼容并蓄意味。粉色花瓣外围簇拥蓝色丝线作花柱,并孔镶小米珠作柱头,丰富作品表现形式。选择与生物学花朵不同的生长形式表达,提升作品趣味性,凸显自然之美。外围绽开花瓣,模拟鸢尾花花瓣造型,慵懒舒展、恣意盛放,选用首饰创作中最为简约的银白色,与中间繁富的色彩形成反差,平衡整体的色彩搭配,使作品艳而不俗、繁而不赘。

    2025年02期 No.19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花草

    马琪贵;

    <正>《花草》系列盘扣首饰以“花草”为主题,将花卉的柔美转化为可佩戴的艺术品。八件作品涵盖压襟、胸针、发簪等多种形式,如“紫藤花胸针”以盘扣技法再现垂坠花串,“荷花压襟”通过层叠丝缎表现花瓣的舒展之态。设计上注重平面图案的提炼,如兜兰压襟以对称盘结勾勒花瓣轮廓,合欢花璎珞则以羽毛模拟花丝轻盈。色彩上运用植物本色——藕荷、鹅黄、黛绿等柔和色调,搭配珍珠、玛瑙、琉璃等点缀,凸显自然生机。工艺上融合盘扣的“编、盘、镶”技法,使每件作品既可作为服饰点睛之笔,亦能独立成饰。系列通过传统手工艺与自然美学的对话,传递东方雅致的生活美学。

    2025年02期 No.190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 梅兰竹菊

    马琪贵;

    <正>《梅兰竹菊》系列盘扣发簪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画中植物的形体美。由于传统盘扣源于旗袍中的扣子,多数以二维或者二维半的形式出现,我在设计之初为了探索和表现盘扣的更多可能性,首次创新以三维的形式出现,加入了缠花、绒花发簪的表现形式,旨在探索盘扣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画中讲究作品的意境美,我在设计时为该系列作品选择了绿色系的盘扣条,借此突出作品整体的清雅脱俗的美感。在作品细节呈现的过程中,为保证饰品的精致度加入了细节的刻画和表现,如植物纹路的绘制,玛瑙、太湖石造型的雕件,珍珠、铜丝和银丝的使用。

    2025年02期 No.190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流星飞坠

    阮思羽;

    <正>流星又被称为愿望之星,据说对流星落下的方向许愿,愿望就会成真。因此作品以狮子座流星群为设计主题,定格捕捉流星,希望忙碌的人们不管在什么时间都能欣赏这片刻美好,有向美好生活出发的勇气和挑战的力量。设计以切割的青金石做被流星划过的芒星点点的夜幕,点缀珍珠作为点点繁星。璀璨的钻石构成绚烂的流星。而这万千星光聚集交汇于流尾上,形成了活泼生动的四芒星。作品既是定格美好画面,同时也是“追光”,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2025年02期 No.190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指尖璀璨

    阮思羽;

    <正>“印”是每一个珠宝人静心伏案设计挑选、执模细修,指尖摩挲珠宝留下的纹迹;“印”是湖面平静,投石问路,一个个珠宝人用绚烂宝石投掷出的星光点点的层层涟漪。作品主体以抽象提取出的指纹元素凝聚指尖,轻轻捻取一枚绿色宝石仿佛在细细打量,又或是欣赏感叹。在中国珠宝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有多少璀璨的宝石被如此珍视的捧起,最终成为令人惊叹的艺术佳作。而指纹造型与波光粼粼的纹路结合,使得晶莹剔透的宝石呈现出即将掉入水波的姿态,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经过珠宝人不断修饰琢磨的终极美将掀起人们心中的万千涟漪。

    2025年02期 No.19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竹下悠然

    阮思羽;

    <正>城市形象中所蕴含的各种不同的城市特色文化,使城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迷人景象。因此,如何从珠宝设计中传播城市文化,向更多的人展示城市映像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整套首饰为耳饰项饰两件套,以熊猫的黑白配色为主要基调,点缀橙黄的竹叶,调节画面黑白的沉闷,在闲适的同时也不失轻快的氛围。在整体结构上,耳饰做流苏造型,用黑珍珠悬吊柿蒂纹窗花映出交错的竹节剪影,下坠流苏做竹影的延伸,其间点缀方形黑钻,意指熊猫在竹林中怡然自得的从容场景。而项饰则选用一个较为具体的熊猫头形象做抽象轮廓提取,以竹节和黑色珐琅釉勾勒出兽头,在中间的竹影中用黑白钻石相间衬出兽眼和鼻头。

    2025年02期 No.19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回首

    阮思羽;

    <正>整套作品包含项饰、耳饰、胸针三件饰品。作品纹样构思主要提取远古彩陶中流行的旋涡纹样。这种漩涡纹起源于原始先民对水涡旋转运动的观察,通过具象概括为抽象得来。设计以珍珠作为漩涡纹核心,象征着在磨砺中凝练而成的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的流线中连绵延续,温润内敛又愈发璀璨。整体造型围绕珍珠而展开延伸,用流动的线条左右链接,绘制出繁复多变的旋转纹样,点线面搭配体现出极强的节奏感和运动感。通过漩涡纹造型的左右排列设计使得的两侧纹样最终交汇于中间黑珍珠,组成了类似于眼眸造型的主体。

    2025年02期 No.19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蝴蝶梦

    温紫含;

    <正>在这组以蝴蝶梦境为主题的设计中,通过超现实的色彩组合与解构的形态语言,探讨虚无主义的哲学内核——存在的短暂性,意义的消解以及美的虚幻本质。

    2025年02期 No.19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谎言》系列

    温紫含;

    <正>系列之一《尘封》:女孩们在含下甜蜜的谎言后,是否真正遇见了童话中的王子,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一切仍然未知,唯有尘封的谎言可以揭示答案。系列之二《甜蜜》:这组作品,以儿童戒指为载体,象征女孩们对爱情的纯真与憧憬。砂糖颗粒的甜美,代表着童话故事中对婚姻的理想化描绘。然而,砂糖本质上是易碎的,它最终会融化,留下一片空虚与苦涩。

    2025年02期 No.19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指上盆栽

    温紫含;

    <正>通过3D雕刻和水性喷涂技术,作者打造了四件形态各异、尺寸独特的植物主题戒指,命名为《指上盆栽》系列。该系列的设计灵感源自自然界中三种代表性植物——兰花、龟背竹和百合卷丹。这些植物各自拥有独特的形态与纹理,分别象征着优雅、坚韧与蓬勃的生命力。在3d雕刻过程中,还原每种植物的自然形态,借助3D打印技术,成功实现了复杂植物结构的精细呈现,使每件作品都像一个个微缩的盆栽。采用多层次的水性喷涂技术,为每一枚戒指赋予了植物的自然色泽,同时确保色彩持久鲜艳,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2025年02期 No.19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爱之礼》系列

    杨浩然;

    <正>系列之一《共舞》:眼睛是明亮,是深邃,是抵达内心的星辰。也是接纳宇宙的湖泊。眼睛也是爱情的器官,主要功能是顾盼和传情。《共舞》是一件以“眼睛”为核心意象的胸针吊坠两用珠宝。专为钟爱蛇类文化的情侣定制创作。作品通过蛇与眼睛的共生造型,揭示亲密关系中凝视与共生的诗意联结,将自然生灵的形态转化为承载爱意的无声语言。

    2025年02期 No.19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攒花季

    阚凤岩;朱白雪;

    <正>“解构”是一种颠覆传统的珠宝设计理念、审美观念和设计原则,在造型、材料、色彩等层面上实现“解构”,赋予婚嫁饰品全新的生命力。从文化价值上,用花卉图案,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等达到文化上的寓意;从审美价值上,花与叶子的仿生造型,古今适用;从整体效果组合上,繁花似锦的“繁”体现在整体的造型上的量满足婚嫁的仪式感;从造型元素上,整体造型可拆解成单体造型,单体造型可继续拆解成第三层级也可组合新的造型,结构上可繁可简。解构主义的婚嫁饰品多功能项链,在婚嫁特定场合可以整体佩戴,每一朵小花都可以映射出主题氛围感,拆下小花朵和叶子部分,可以组合成别致的胸针;花朵的花瓣可以单独呈现作为吊坠;

    2025年02期 No.19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光影细诉

    姜楠;

    <正>《光影细诉》灵感来源于新中国革命史和电影胶片。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光辉史,值得铭记的一幕幕就如电影镜头一般在历史的长廊上循环放映。作品设计即以此为理念,把这些元素具象化的结合在一起,传达“勿忘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作品以电影胶片作为主体,其上以代表铭记的勿忘我(紫草科勿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进行点缀,并配以红色飘带环绕其间,最下方坠着一颗金光闪闪的五角星。胶片上用冲锋号、煤油灯、行军水壶、手表、英雄勋章、和平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艰难与不易。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非遗螺钿工艺,黑蝶贝珠母贝绚丽的晕彩像浓缩的一幕幕画面,镶嵌在电影胶片形状的主体框架中。

    2025年02期 No.190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文韵雅集

    车欣雨;李潇;常硕;

    <正>以鲁迅、梅兰芳、郭沫若故居为主题,不仅有面向儿童的戏曲场景的积木,也有年轻人喜欢的精美手串和趣味表情包,还有面向大众的手机壳、书签、马克杯等多种文创。为顺应当下流行趋势,还设计故居印章供游客集章,更将丰富文创装入盲盒。作品寓意:鲁迅故居文创象征着他以文字为武器,唤醒民众,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激励当代青年勇于担当,不懈探索;梅兰芳故居文创寓意鼓励青年人在继承中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郭沫若故居文创激励着青年一代,用文字记录时代,用艺术点亮心灵。

    2025年02期 No.190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白石花韵,茶思浮生

    肖珂;

    <正>本作品系列以齐白石故居内的海棠花和字画为灵感,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打造出发簪、耳饰、茶垫和书签等精美作品。发簪、耳饰和书签的设计围绕齐白石笔下的海棠花展开,花瓣的细致雕刻与优雅造型相得益彰,如同盛开的海棠花,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巧妙地将自然的柔美与艺术的精致结合,寓意花韵四溢,春意盎然。书签采用金属镂空设计,别致精巧。发簪和耳坠则选用琉璃,展现出独特的光泽与质感。

    2025年02期 No.190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智艺京华

    王悦;

    <正>智艺京华文创系列围绕“数智北京”主题,巧妙融合科技与北京民俗文化,突出北京人在智能科技生活中的快乐与健康理念,展现北京科技与文化的创新发展。作品一:骨传导棒棒糖,通过颅骨振动传递声音,造型灵感源自京味舞狮头,内置不同颜色款式,提供京歌、京戏的同步味觉与听觉享受。作品二:旋转折叠灯采用杜邦纸制成,耐撕且环保,灯笼样式展现北京春节舞狮的欢乐场景,方便携带。

    2025年02期 No.190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于欢;

    <正>正如“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经历曲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所说的那样,我们国家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循着“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提出困难,再解决困难”这个步调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这件作品的灵感就源自于此。未完结的问号与象征无限的克莱因瓶意象发生碰撞,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永远在前进、永远不会止步不前,而中间红色的锆石则意味着: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样,我们也终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2025年02期 No.190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63年,是一所面向国内外从事非金属产品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标准制订、质量检测、先进非金属矿物材料销售及工程总承包的高新技术企业,现隶属国资委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非金属矿及功能新材料的选矿加工、工艺试验、研究开发;非金属矿制品、建筑材料的设计、咨询、加工及工程总承包;矿山工程设计及施工;非金属矿及制品的标准制修订及信息分析;设备研制开发、集成及制造;非金属矿产品与材料的生产、销售及市场服务;《中国宝玉石》杂志的出版发行。

    2025年02期 No.190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 下载本期数据